您现在的位置是:休闲 >>正文

传承国粹壮筋骨 融合创新激活力——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高质量发展之路

休闲4965人已围观

简介《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骨壮,体魄强。作为人体支架,骨骼犹如高楼建筑的钢筋骨架,托起生命之重。1957年,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诞生,拉开了护航百姓健康的序幕。近70年来 ...

传承国粹壮筋骨 融合创新激活力——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高质量发展之路



《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国粹骨融高质筋为刚,壮筋展肉为墙”,合创活力筋骨壮,新激襄阳体魄强。市中伤科
作为人体支架,医医院骨骨骼犹如高楼建筑的量发路钢筋骨架,托起生命之重。传承
1957年,国粹骨融高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诞生,壮筋展拉开了护航百姓健康的合创活力序幕。近70年来,新激襄阳骨伤科从一块小夹板到5G显神威,市中伤科从手法复位、医医院骨3D打印到机器人手术,从一张桌子、一个诊室起步到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的成立,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个个患者命运的改变,一次次仁心仁术擎起健康希望……时代在变幻,架构在革新,唯初心永不褪色。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人在潜心研究祖国传统医学的同时,与时俱进,让古老的中医骨伤医学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其精湛的医术声名远播,更铸就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丰碑。



传承:

正骨代有才人出



襄阳市中医医院建院之初,骨伤科便引入当地声誉赫赫的“何氏正骨”。

发端于清朝末年的襄阳何氏正骨,由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创始人何成礼的祖父何勤本创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简、便、廉、验”特点,深受百姓喜爱。

何成礼是“襄阳何氏正骨”第三代传承人,18岁随其父何开贵学医。并先后在邓湖“保和堂”药店、定中街“杨寿春”药铺坐堂行医。解放后,襄阳组建中医院,何成礼担任骨伤科主任。期间,他继承先辈医术之精华,又博采众家之所长,再结合本人多年临床之经验,不断改进骨科技术,并对骨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做了一些研究性总结,使襄阳何氏正骨名扬全省。

传承人,是一份荣誉,也是一道精神光芒。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如今,襄阳何氏正骨传承人已有16位,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闪耀在骨伤医学的天空,在继承何氏骨伤治疗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襄阳何氏正骨的科学体系。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13年,襄阳市中医医院成立“襄阳何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该工作室成为第一批全国十三家骨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2017年,“襄阳何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正式成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如今,枣阳市中医医院、太平店镇卫生院、石桥镇卫生院、九集镇卫生院、襄北监狱医院设立5个襄阳何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服务周边居民。

与此同时,骨伤科不遗余力打造现代化的中医骨伤人才队伍。近年来,共派出多名技术骨干赴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洛阳正骨医院以及德国等国内外进修学习,一批高精尖人才队伍崛起。

目前,骨伤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7人,其中医学博士4人,硕士48人,硕士生导师10人,高级职称32人,其中国家一级主任医师1人,湖北省知名中医1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3人,隆中名医3人,襄阳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对象1人,襄阳中医名师1人,襄阳市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培养对象1人。




守正:

古为今用惠民生



一剂中药敷料,传承60余载;一副小柳叶木夹板,“固定”百余年。

襄阳何氏正骨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手法为要领,形成了“牵拉、扶正、夹挤、摇晃、合骨”十字正骨技术。另外独创的小叶柳木夹板及中药活血方剂目前仍大量运用于临床,造福于百姓。因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也就成为何氏正骨治疗骨伤疾患的三大绝招。当年何开贵因其使用小夹板包扎伤处,又能包治包好,故人称何开贵为“何包夹子”,“何包夹子”的称呼也就成了襄阳何氏正骨的代名词,传承至今。

冯师傅(化姓)因车祸导致右肱骨粉碎性骨折,安建原运用正骨手法扶正骨折部位,并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一个月后,患者骨折断端逐渐稳定,拆掉外固定支架,再采用小柳叶木夹板进行包扎固定,同时配合中药调理,冯师傅恢复良好。这种方法不仅让患者免受两次手术之苦,而且节约了治疗成本。
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婴儿,中医手法整复救治患者数不胜数,其“手法骤施人不觉”的境地更是让“上一秒愁眉不展,下一秒笑逐颜开”成为骨伤科患者的真实写照……这,就是“襄阳何氏正骨”创下的杏林佳话。
“不光要治好病人的病,也要帮贫困患者减轻家庭负担。”安建原介绍,骨伤患者多为体力劳动者,收入普遍不高,襄阳何氏正骨充分发挥中医骨伤特色优势,不用手术就能解决西医动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数百元的价格也远低于动辄上万元的西医手术费用。
入行50多年来,汪必武常常见到一些贫困的患者,把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数了又数。他常说:“这些病人被病痛折磨,加之生活贫困,求医时多已万般无奈。作为一名医生,应用毕生所学,好好为他们治疗”。
襄城区欧庙镇的张大妈(化姓)滑倒骨折。周肃陵查看了张大妈的X光片,发现是左侧肱骨外科颈骨折,并且断端的位线不是很好,手术治疗是首选。然而,张大妈因为经济问题打算放弃。
在与科室主任、同事们反复会诊后,周肃陵决定为张大妈保守治疗,采用正骨手法复位以及小叶柳木夹板固定治疗。后来,周肃陵复查张大妈的X光片,结果显示对位对线近乎100%……这,就是骨伤科的温度。类似的故事,在骨伤科还有很多。
医院党委书记皮红林说,骨伤科大夫都是“熏”出来的,这种“熏”陶,就是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解百姓病痛。

传百年绝技,守医者初心。这些健康守护人代代接力,将“襄阳何氏正骨”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向基层医院推广运用,为改变群众“小病拖、大病扛”的局面默默奉献。





创新:

传统正骨焕新颜



在医学探索征途中,骨伤科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

率先开展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型骨盆骨折;

从填补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空白,到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建全市第一个骨伤科亚专业;

成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全市首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曾经遍地开花的中医骨伤科,在现代医学大潮中逐渐被西医骨科淹没了声音,靠何氏正骨起家的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靠什么在骨伤医学界一骑绝尘?

靠的就是守正创新,骨伤科带着襄阳何氏正骨的底蕴,不断吸收现代骨科技术,将传统手法和前沿技术相结合,探寻的是一条中医现代化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骨伤科将传统正骨与西医内固定技术相结合,治疗四肢骨折及骨病;90年代初,张国中、孙云保医生实施的首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带血管蒂骨移植手术取得成功。

然而,受医疗条件局限,“伤筋动骨一百天”让人们对骨科开放手术望而却步,他们又将眼光瞄向了当时国内新兴的先进微创技术。院党委班子超前谋划,骨伤科人一呼百应,誓要“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

立下青云志,勇挑“千斤担”。骨伤科人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攻坚克难。
太多瞬间令人难忘——他们运用何氏正骨手法精准复位,结合髓内钉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挽救老年人生命,向“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发出挑战。2008年,首次拇指断指再植及游离胸脐皮瓣修复手掌缺损获得成功。2020年,安建原团队运用骨搬运技术让缺损13厘米的胫骨奇迹再生。前不久,胡南带领团队开展的“可延长髓内钉内固定术”,让骨折20余次的13岁“瓷娃娃”变“钢铁侠”。付红军团队在创伤机器人辅助下治疗骨盆骨折,让高空坠落男子第二天就坐起来进食,开启了骨科手术机器人时代……

数字在说话——2006年,皮红林做的首台“上颈椎手术”用时5小时,目前经过他的改良,缩短至1个半小时。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张云飞主任的带领下,由最初的手术2个小时、卧床三个月,到现在手术20-60分钟,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余志勇开展的微创拇外翻“截骨”手术只需15分钟,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张军团队开展的微创脊柱内镜治疗椎管减压手术仅需1厘米切口,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代百发团队开展的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各类运动损伤半月板损伤,仅需0.5厘米的切口,让运动员重圆体育梦……

技术进步,带动亚专业发展。随着手术向更高端、精细、微创方向发展,治疗病种不断拓展,微创手术已成为骨伤科的特色名片,其亚专业也从90年代的4个裂变为2019年的6个,6个二级专科均为“国家重点专科”。
如今,骨伤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急救、医疗、康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大科室。为实现患者看病“专病专治”,医生技艺更加精益求精,医院整合骨伤科资源,最新设立9个二级学科:创伤骨一科、创伤骨二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手外血管外科、儿童骨科、运动医学科、足踝骨科、正骨骨科。
创伤骨科“主攻”四肢及关节骨折、脱位,骨盆、髋臼、肩胛骨骨折及病理性骨折。

关节骨科“深耕”髋、膝、踝、肩、肘等关节疾病。

脊柱外科“勇挑大梁”,开展颅底至骶尾部所有病变,包含脊柱畸形、脊柱结核、骨质疏松、脊柱肿瘤、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脊柱退行性疾病。

手外血管外科“挑战前沿”,以四肢严重创伤骨折修复与功能重建、矫形,肢体离断再植,周围血管疾病为主。
儿童骨科“厚积薄发”,开展儿童骨与关节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体系。
运动医学科“‘镜’益求精”,主要运用关节镜,开展肩、膝、踝、腕、髋关节韧带及软组织损伤。
足踝骨科“足履实地,行稳致远”,专研足踝部创伤、骨病及畸形,让每位患者都能脚踏实地。
正骨骨科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闪耀百余年,永远可以托起老百姓“接骨续筋”的希望……

9个亚专科,见证了骨伤科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盛开”,也见证了骨伤科多个“第一”的进阶之路,更见证了求精、奋进的骨伤科人,在党的领导下书写的时代答卷。





融合:

携手奋进开新局



患者在襄阳的超声室,远程操控专家在相隔1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在5G环境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崔立刚教授正在与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超声医学科合作,为一名6岁疑似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儿进行远程会诊。
这是今年10月发生的一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打破地域阻隔,为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开启高效便捷之门。
109岁的康奶奶(化姓)因外伤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合并多发性脑梗、脑白质变性、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系统疾病,风险和难度极大。骨伤科团队速组织院内肺病科、脑病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仅用30分钟便成功为老人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一周后康奶奶重新下地行走。

66年来,骨伤科向疑难病、急危重症及罕见病诊治的“珠峰”发起挑战的步伐从未停歇。

医联体联盟为纽带——牵手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加强联盟内学科间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碰撞、融合,为医院骨伤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元素、新活力、新动能。与江夏区中医医院举行签约授牌仪式,建立“襄阳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武汉市江夏区工作站”,共同促进两院学术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骨伤诊疗服务。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重视多学科协作,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地融合,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了一道又一道医学难题,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诊疗样板,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半个多世纪时光,擦亮了骨伤科的“金字招牌”,数不清的荣誉纷至沓来。
今年8月,在全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评审工作中,医院牵头负责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项目成功入选。作为湖北省地、市、州唯一一家中医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分别负责全省6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并组织实施。未来,骨伤科将为全省贡献“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襄阳方案。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在群众的期盼声中,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成立,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承载了几代人的期望。皮红林表示,将开足马力把骨伤医院建设成为专业门类齐全、中医特色突出、西医优势明显、创新技术领先、治疗效果显著、管理规范科学,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诊疗中心,让百姓“筋骨”更壮,“体魄”更强。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毅然踏上了新的征程……






END





策划:丁志红

编辑:代琪琪
审稿:康 健   李 丽
“中医指导 科学养生”
识别下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健康科普知识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